banzhu 发表于 2022-1-22 21:20:54

六十年亲历长沙民居演变

六十年亲历长沙民居演变_网易订阅https://www.163.com/dy/article/F04LUVVS0541AGUW.html

这幢楼房红砖灰瓦,砖木结构,红漆地板,在那时属于准一流的民宅。12元的月租也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或愿意接受的,低收入低消费的年代,寻常一户民居的月租金也就一两块钱。市内私有公馆房产的户主不是很多,均系解放前的有钱人家。五十年代末,民居多为土木结构
那时长沙的民居,绝大多数是简易土木结构的房屋,临街旁巷边而建,无庭院和“进深”,一般平房为前后两间,厨房辟在或前或后的房间内。这类民房有一些是两层乃至三层,室內有固定木楼梯或长木楼梯搭在楼梯口供上下。而这样的楼房,上层墙体通常由薄木板拼成,一来节省造价,二来也考虑地基承重的因素。
再就是结构更为简陋的民居,墙体是土砖石块甚至是竹片抹上泥灰而成,稻草、杉树皮屋顶。这样的房屋多在白沙井、大椿桥、鲇鱼套(如今湖南图书城附近)原铁路沿线,以及城郊结合部地带。我的两位同学,他俩的家住在鲇鱼套,那里清一色地居住着一些基建队泥瓦工、副工,靠卖黄泥巴和替人洗衣浆衫、倒马桶营生度日的穷苦人。这两位同学家里,真的算家徒四壁,只有两张旧床一张破桌子和一口盛水的缸,竹篾片抹泥的墙壁里面糊着报纸抵挡室外灌风。所以,说那个时代什么没有贫富差距,是以讹传讹的不实之词。
那时排队上厕所成为街巷一景除了居住公馆房的之外,居住街巷砖木瓦房和树皮茅草房的人家,几乎一概没有供“方便“的厕所,于是,居民们的日常“方便“只有去就近的公共厕所。
每天早晨都是公共厕所人满为患的时间段,入厕排队成为街巷一道特有的景观。如果半夜要“方便”只好在街巷昏黄的路灯下跑到公厕去。家中若有老人孩童不便上公厕,就在家里备有的木制马桶和搪瓷痰盂“方便”。居民里面有专事上门倒马桶的人,给有需求的人家每天倒一次,每月一元五角至两元不等。倒马桶的均是家境贫寒的中老年妇女,包下几家需要倒马桶的住户,每月赚上个八九上十元,也“乐在其中”了。还有上门取衣服床单被褥拿回去洗涤的妇女,洗净晒干折叠好送还住户,靠此赚钱为生或贴补家用。



banzhu 发表于 2022-1-22 21:36:14

黝黑,读音yǒu hēi,颜色深黑,与"白净""白皙"相对。

banzhu 发表于 2022-1-22 22:40:11

长沙现存古民居成"鸡肋" 或破烂不堪或只剩废墟-中新网https://www.chinanews.com.cn/cul/2012/12-31/4449788.shtml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六十年亲历长沙民居演变